当前位置:bodog官网,bodog88官网 > 部门专题>市统计局专栏>政府信息公开>法定主动公开内容>统计数据及解读>统计分析>统计分析
工业生产由负转正 回升基础有待巩固——1-4月份运城市规上工业运行情况
发布时间:2024-06-03 09:38

  4月份,随着宏观组合政策效应持续释放,全市规上工业(以下简称“全市工业”)生产预期不断改善,多数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实现增长,新增企业拉动明显,大中型企业支撑明显。但经济增长前景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,市场需求依然偏弱,新动能产业发展承压,企业经营质态仍处低位,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和加强。1-4月份,全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.0%,较一季度(-3.5%)由负转正,加快4.5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3位。其中,4月份全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.8%,较一季度加快18.9个百分点。

  一、工业经济运行特点

  (一)三大门类涨跌不一,制造业拉动明显

  从三大门类看,1-4月,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.4%,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64.4%,拉动全市工业增长0.86个百分点;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.8%,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28.2%,拉动全市工业增长0.57个百分点;电力、热力、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.4%,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7.4%,下拉全市工业增长0.39个百分点。

  (二)大部分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,重点行业“六升四降”

  1-4月份,全市35个行业大类中,20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,增长面为57.1%,10个重点行业“六升四降”。其中,“六升”的行业: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.2%,上拉全市工业增速2.06个百分点;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长25.4%,上拉全市工业增速2.04个百分点;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长9.2%,上拉全市工业增速0.51个百分点;金属制品业同比增长11.4%,上拉全市工业增速0.38个百分点;医药制造业同比增长2.9%,上拉全市工业增速0.08个百分点;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28.2%,上拉全市工业增速0.55个百分点。“四降”的行业: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下降21.0%,下拉全市工业增速3.03个百分点;石油、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同比下降2.2%,下拉全市工业增速0.29个百分点;电力、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4.2%,下拉全市工业增速0.25个百分点;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下降7.1%,下拉全市工业增速0.26个百分点。

   (三)主要工业产品产量“10增18降”

  1-4月,全市重点监测的28种工业产品中,10种产品产量保持增长,18种产品产量同比下降,增长面为35.7%。其中,铝材、汽车、电动机、机制纸及纸板、铸铁件等5种产品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,镁、原煤、氧化铝、粗钢、生铁等18种产品产量呈现下降趋势。

  (四)新入库企业贡献突出

  1-4月份,全市新入库企业(指2024年月度、2023年年度新投产和小升规企业)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仅3.2%,同比增长55.8%,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1.08个百分点,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5.8%,贡献突出。

  (五)全市开发区增加值呈现下降态势

  1-4月,全市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.04%,增速低于全市(1.04%)1.0个百分点,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70.2%,下拉全市工业0.03个百分点。分开发区类别看,1-4月,工业类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.7%,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67.5%,下拉全市工业0.47个百分点。农业类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.6%,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2.7%,上拉全市工业0.44个百分点。

  (六)大中型企业支撑作用明显

  1-4月份,全市大中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.4%,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70.7%,对全市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161.3%,拉动全市工业1.67个百分点,支撑作用明显。

  (七)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,拉动明显

  1-4月,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仅4.0%,同比增长11.7%,对全市规上工业贡献率为38.4%,上拉全市工业增长0.40个百分点。其中,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.2%,上拉全市工业0.22个百分点;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同比增长1.9倍,上拉0.09个百分点。

  二、当前工业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

  (一)非煤非能源产业增加值均负增长

  1-4月份,全市非煤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73.1%,同比下降1.4%,下拉全市工业增速1.02个百分点。非能源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5.7%,同比下降0.7%,下拉动全市工业增速0.3个百分点。

  (二)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下降,后续发展持续承压

  1-4月,受价格持续下降及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,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延续一季度下降趋势,同比下降21.0%,下拉全市工业3.03个百分点。

  (三)战新产业支撑乏力

  1-4月份,全市战新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21.0%,同比下降5.6%,较2023年(0.2%)回落5.8个百分点,下拉全市工业增速1.2个百分点。

  三、相关建议

  (一)推动非煤工业发展,夯实工业增长基础。加强对非煤行业的监测调度,尤其关注钢铁、炼焦、非金属矿物制品、电力等重点工业行业面临的困难,在严格落实粗钢产量压减、炼焦工业落后产能淘汰等政策的同时,要大胆创新、加速布局,大力引导支持企业加快转型升级,持续引进先进产能,做好新旧产能及时衔接,推动行业整体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同时,实现工业生产平稳过渡。 

  (二)改善经营主体预期,增强发展内生动力。改善经营主体预期,增强发展内生动力,细化政策落实,强化预期管理。加大企业支持帮扶力度,提高企业增产稳产能力。加速畅通经济循环,鼓励引导企业抢抓政策机遇,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和设备更新改造力度,全力提升产业竞争能力。 

  (三)加快培育新动能,提升产业成长向“新”发展 。要积极促进传统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,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。加快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、高端化、智能化发展。同时,以产业链、专业镇为抓手,狠抓制造业生产,加快推动新动能产业快速发展。